• 高考资讯
  • 高考专业
  • 志愿填报
  • 高考政策
  • 大学排名
  • 大学就业
  • 留学资讯
  • 自考
  • 问答
  • 内蒙古大学宿舍条件怎么样?有空调吗(附宿舍真实内景图片)
    时间:2023-06-13 07:51:03 来源:精英考试网 作者:白白

           内蒙古大学最早创建于1957年,在多年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守着“求真务实 ”的校训精神不断发展,如今已成为教育部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区合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相信不少考生也都是将其作为自己的目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先来看看内蒙古大学宿舍条件怎么样吧~


    内蒙古大学宿舍条件怎么样?有空调吗(附宿舍真实内景图片)


    内蒙古大学宿舍条件怎么样?


           内蒙古大学学生宿舍大多为六人间,以内蒙古大学南校区为例,宿舍无独立卫浴,有洗手台,但洗澡要去澡堂,刷校园卡,澡堂柜子十元押金,澡堂有隔间和帘子,厕所每层两个,楼层有一间洗衣房,饮水机支付宝扫码支付或者可以绑定任意卡后刷卡,洗衣房里有洗衣机四台,洗鞋机一台,吹风机两台,洗衣机有不同模式,四到十元不等。


    内蒙古大学宿舍真实内景图片


    内蒙古大学宿舍条件怎么样?有空调吗(附宿舍真实内景图片)


    内蒙古大学宿舍条件怎么样?有空调吗(附宿舍真实内景图片)


    内蒙古大学宿舍条件怎么样?有空调吗(附宿舍真实内景图片)


    内蒙古大学简介


    办学条件


           根据内蒙古大学官网资料显示,校园占地面积4101.34亩,建筑面积92.3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47亿元。其中,校本部占地面积2151.34亩,建筑面积77.7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95亿元。图书馆是教育部民族学科蒙古学文献信息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站、全国专利文献服务网点和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联合目录项目B级成员馆、省级中心馆、中国高校机构知识库联盟(CHAIR)16个发起单位之一,“国家级全民阅读推广示范基地”,内蒙古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全校馆藏印本文献360.37万册(校本部318.37万册),有中外文数据库102个、电子图书100.22万种、全文电子期刊5.93万种。校园网络中心是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和下一代互联网(CNGI-CERNET2)内蒙古地区主节点。


    王牌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学、法学、汉语言文学、英语、新闻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行政管理、金融学、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化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特色专业: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蒙古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态学、表演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数学与应用数学


    自治区级品牌专业:蒙古语言文学、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哲学、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音乐表演、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生物技术、汉语言文学、日语、材料化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经济学、汽车运输技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历史学、公共事业管理、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新闻学、自动化、应用化学、行政管理、艺术设计、表演、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通信工程、土木工程、工程造价、应用物理学、环境科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绘画、电子商务、俄语、旅游管理、民族学、编辑出版学、金融学、交通运输


    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哲学、物理学、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化学、生态学


    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哲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日语、历史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生态学、通信工程、自动化、软件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交通运输、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旅游管理


    重点学科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生物学


    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动物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生态学


    自治区“双一流”建设学科:生物学、生态学、化学、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中国史


    自治区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门史、中国少数民族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应用数学、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生物物理学、无机化学、应用化学、物理化学、生态学、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计算机应用技术


    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民族学、民商法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艺学、艺术学、行政管理、信号与信息处理 


    师资力量


           内蒙古大学现有在编教职工1945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270人,教授310人、副教授459人;校本部有教学科研人员115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77.64%,教授294人、副教授403人。现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国家级“四青人才”6人、“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3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8人。


    注: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以学校官方最新消息为准。

    相关阅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