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资讯
  • 高考专业
  • 志愿填报
  • 高考政策
  • 大学排名
  • 大学就业
  • 留学资讯
  • 自考
  • 问答
  •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有哪些专业(附王牌专业、专业设置及分数线)
    时间:2023-06-13 07:51:03 来源:精英考试网 作者:小东邪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作为一个综合实力非常强大的大学,是很多学生的理想学府。2022年的高考已经落下了帷幕,想必不少学生都已经被理想中的院校录取,那么一个学校它的王牌专业肯定是大家挤破了脑袋都想往里钻的。所以,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最好的专业是什么?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有哪些专业(附王牌专业、专业设置及分数线)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最好的专业有哪些?


          首先,我们可以大概的了解一下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到底有哪些专业,据了解,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共设有16个二级学院,开办16个本科专业。为了方便广大学生以及家长朋友进行查询和了解,小编为大家整理出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的专业设置,详情如下,仅供参考:

    专业类别 专业名称
    公安专业移民管理
    公安专业出入境管理
    公安专业边防管理
    公安专业警务指挥与战术
    公安专业公安情报学
    公安专业网络安全与执法
    公安专业数据警务技术
    公安专业公安政治工作
    公安专业涉外警务
    公安专业刑事科学技术
    非公安专业消防工程
    非公安专业火灾勘查
    非公安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智慧消防方向)
    非公安专业消防指挥
    非公安专业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
    非公安专业核生化消防
    非公安专业海外安全管理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最好的专业有哪些?


    1、2021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警务指挥与战术、公安政治工作、消防指挥、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
    2、国家级特色专业:消防工程、边防管理、火灾勘查


    2021年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物理本科批各专业录取分数(河北)


    专业名称录取批次平均分最低分/最低位次选科要求
    电子信息工程(智慧消防方向)本科批-546/43628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本科批-542/47194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消防工程本科批-537/51825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火灾勘查本科批-534/54574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海外安全管理本科批-532/56540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基本简介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起源于1981年4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该校主要为公安现役部队培养指挥管理和专业技术警官,承担我国维和警察、成建制维和警察防暴队、常备维和警队、驻外警务联络官和外籍警察培训任务,担负公安机关培训工作。2000年,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在学院正式成立。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2008年、2016年,先后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水平评估、审核评估。


    2018年9月,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体部署,经教育部批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转制更名为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同时加挂“公安部国际执法合作学院”和“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牌子,为公安部直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服务面向得到进一步拓展。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注册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办学地点在廊坊市安次区和广州市天河区,占地1700余亩;开办7个一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18个本科专业;设有1个研究生学院、12个二级学院;建有30余个实验室,10余个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平台;有教学科研人员766余人,2020-2021学年本科在校生5366人,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6273人。


    学校的师资力量不用多说,自然十分强大,现拥有教学科研人员766人,8人次入选国家、省部级各类人才工程,60余人被评为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师或教学名师、7人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34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公安部部级津贴,213人次享受公安部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励津贴。


    近年来,学校在教学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现设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8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MOOC慕课53门。

    此外中国人民警察大学还建有10余个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平台,组建25个校级非实体科研机构,其中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公安部重点实验室1个、河北省院士工作站1个、河北省重点实验室1个,设有边境及出入境安全研究中心、反恐怖与警卫安全研究中心、维和学术研究中心等多个高端创新平台。


    注: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相关阅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