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资讯
  • 高考专业
  • 志愿填报
  • 高考政策
  • 大学排名
  • 大学就业
  • 留学资讯
  • 自考
  • 问答
  •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地址在哪里,哪个城市,哪个区
    时间:2023-06-13 07:51:03 来源:精英考试网 作者:遥遥无期

         众所周知,湖北一直被誉为千湖之省、鱼米之乡、荆楚大地,起着承南启北之“作用”,在地理位置方面有着极大地优势所在,因此有着良好的经济基础,而这也使得湖北省的高等教育资源优渥,所拥有的高校众多,是个名副其实的科教大省。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宜昌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高等职业院校,该校的具体地址在哪里呢?哪个城市?哪个区?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地址在哪里,哪个城市,哪个区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地址在哪里】


    首先,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座落在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所在地、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湖北省宜昌市中心城区,具体地址是在湖北省宜昌市体育场路31号。


    拓展资料:


    宜昌——湖北省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部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成员之一,地处中国中部、湖北西南部、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处,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同时也是湖北省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拥有汉宜高速公路、汉宜高速铁路、焦柳铁路、318国道等交通动脉。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发展史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经湖北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宜昌市政府主办的公立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该校办学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1949年8月成立的宜昌专署财经学校,后历经多次合并、更名;2002年7月,学校更名为宜昌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6月,正式定名为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办学规模


    学院座落在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所在地、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湖北省宜昌市中心城区,水、陆、空交通便利,校园依山傍水,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占地面积1317亩,建筑面积51.87万平方米,图书馆纸质藏书142.04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19亿元。拥有4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实训基地、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80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3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66人。拥有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个省级教学团队、湖北名师1人、2个湖北省“职业教育技能名师工作室”。现有湖北名师1人,省级“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13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


    院系及专业设置


    学校现设有建筑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旅游与教育学院、农学院、医学院、康养与护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课部)、培训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中专部等11个教学单位,开设有建筑工程技术、会计、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旅游管理、学前教育、畜牧兽医、临床医学、护理等44个专业。

    院系专业
    农学院畜牧兽医、茶艺与茶叶营销、动物医学、园林技术、园林工程技术、园艺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药品生产技术
    交通工程学院汽车营销与服务、建设工程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
    机电工程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化工自动化技术、分析检验技术 [58] 
    电子信息学院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
    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经济信息管理、物流管理、连锁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保险、国际商务专业(跨境电子商务方向)、投资与理财
    医学院临床医学、护理、口腔医学、 [10]  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助产、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医学美容技术 [58] 
    旅游与教育学院早期教育、 [54]  导游、 [58]  旅游管理、学前教育、酒店管理、旅游英语、钢琴调律
    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市政工程技术、室内艺术设计

    王牌专业名单:


    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护理(老年护理)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认定骨干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临床医学、畜牧兽医、计算机网络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科研成果


    “十三五”以来,建成国家级研究平台2个、市级研究平台6个,获批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2个。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依托单位资格。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217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3项,市科技奖9项、市社科成果奖15项。获得专利授权394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获得软件著作权94项。公开发表论文2674篇,其中高水平论文135篇。

    相关阅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