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资讯
  • 高考专业
  • 志愿填报
  • 高考政策
  • 大学排名
  • 大学就业
  • 留学资讯
  • 自考
  • 问答
  • 武昌首义学院宿舍条件怎么样?有空调吗(附宿舍真实图)
    时间:2023-06-13 07:51:03 来源:精英考试网 作者:小东邪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质量的提高,现在很多大学生的宿舍都非常的精致且优雅。2022年的高考已经结束了,想必很多学生都已经被自己的心仪大学录取了。那么,在进入一所大学之前,大家除了关注这所学校的师资、专业等等以外,还非常关注一所学校的环境。比如,学校的宿舍条件到底如何?有没有空调和独立卫生间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武昌首义学院的宿舍条件吧!

    武昌首义学院宿舍条件怎么样?有空调吗(附宿舍真实图)

    武昌首义学院条件怎么样?


          武昌首义学院的学生宿舍实行的都是公寓式的管理,学生宿舍设备齐全,设施完善,有空调、宽带网等设施,并且拥有便利、舒适的环境及宽松自由信息化空间。总而言之,学校的学生宿舍能够满足学生的日常生活需求。


    宿舍管理:


          武昌首义学院管理较为人性化,宿舍一般11点30分关门,晚归的同学可以通过校园卡应急小门进入楼栋。宿舍不允许外来人员借宿。每次放长假,都需在离校前到管理室登记。女生宿舍严禁男性进入,如果宿舍里已有大量女生在宿,行李就算再多,男性家长都不得入内帮忙。


    校友评价(宿舍条件)


    1、说句实话宿舍条件还算ok,这边目前是四人寝,地方宽敞。每个人都是上床下桌,有一个衣柜和一个鞋柜,宿舍还有两块空地可以放行李箱之类的东西。上床是有阶梯式楼梯的,从床的侧边上,不是那种在正面的旁边有个小爬梯的那种,安全性便捷性挺好。
    2、南区有的宿舍是共用卫生间,西区应该算是最好的宿舍了,有阳台,室内条件也比较好。床是0.88×2左右的,刚来的时候会觉得很窄,习惯就好了hhhh。中区这边的床铺高度很低,要买床帘支架的同学建议到学校后再来考虑。
    3、我住的是中区17栋,这边的宿舍是一边阳台一边宿舍,采光很好,但是没有阳台。有的宿舍比如中区14栋是两边相对的宿舍,选宿舍的时候尽量选阳面,就是窗户朝南门朝北的一面,不过这个也不是绝对的,中14阳面有别的宿舍楼可能有一点遮挡,阴面有施工区(也是未来的快速通道嗷)。
    4、西区环境最好,中区第二,但是中区地理位置不错,南区环境相比不太好,但是离学校大门近。


    武昌首义学院简介:


    武昌首义学院是中国首批独立学院之一,2000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军威文化传播集团合作兴办。学校初名华中科技大学军威学院,翌年3月更名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2015年5月更为现名。


    学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秉承“学以广才、志以成学”校训,遵循“立德树人、质量为本”办学理念,弘扬“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发扬“诚信、进取、勤俭、严实”的校风,立足湖北、面向中部、辐射全国,加强顶层设计,推进改革创新,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原全国政协主席、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俞正声,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原湖北省委书记蒋祝平、罗清泉,原湖北省政协主席王生铁等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原国民党副主席、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原中央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受聘担任学校名誉理事长;著名教育家朱九思先后任学校首任校长和名誉校长,原军事科学院院长刘精松上将、著名教育家章开沅、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原台湾教育部门负责人吴清基任学校名誉校长。


    学校现有武昌、嘉鱼两个校区。校园总占地134.5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0.25万平方米。园内水秀山青、林秀花香、四季怡人。学校各类教学设施顶尖高配,建有74个基础及专业实验室、13个校内实习实训场所、21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693.8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70.25万册、电子图书300.03万余种、电子期刊113.99万余册,各类数据库33个。校园网络实现全覆盖。


    学校设有信息科学与工程、机电与自动化、城市建设、外国语、经济管理、新闻与文法、艺术设计、马克思主义等8个学院和基础科学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37个本科专业分布于6个学科门类中,形成了以工为主,工、文、法、经、管、艺等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2019年,学校在全省民办高校中,唯一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建设点。现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重点(培育)本科专业3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优势特色学科(群)2个,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和专业综合改革项目试点专业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8个,荆楚卓越人才计划项目3个。


    学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五育并举、三全育人,瞄准工程教育认证目标,全面推行“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构建并实施OBE教育教学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获批教育部新工科探索与实践项目等部省级教改项目108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4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个;近两届获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奖5项,建成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门,主编、参编出版教材169本,其中《融合新闻学导论》已被全国80余所高校选用。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自有专任教师484人,外聘教师327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54.29%,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91.54%,“双师双能型”教师占37.4%。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楚天学子1人;拥有5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基层教学组织和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师资队伍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

    相关阅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