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资讯
  • 高考专业
  • 志愿填报
  • 高考政策
  • 大学排名
  • 大学就业
  • 留学资讯
  • 自考
  • 问答
  • 学校录取分数线是怎么定的?录取线是按赋分算的吗?
    时间:2025-08-08 08:09:12 来源:精英考试网 作者:kokkuri

    学校录取分数线不同于投档分数线,达到了投档线的考生并不一定能被高校录取,决定考生是否具有录取资格的主要是院校录取分数线。那么各所学校的录取分数线究竟是如何划定的?院校录取分是否为赋分后的结果?小编将以本文为大家进行详细讲解,快来看看吧!

    学校录取分数线是怎么定的?录取线是按赋分算的吗?


    学校录取分数线是怎么定的?

    部分同学对于院校录取分数线的划分方式还存在一些误解,以为是由高校自主进行划分的;但实际上录取分数线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像高校在各省的招生计划、各省考生的成绩分布以及报考生源数量等因素都会影响高校录取分数线的分值。且录取分数线只会在高校录取工作结束后才能确定,考生在报考志愿之前是无法得知今年各所高校录取分数线的。

    学校录取分数线实质上就是该所院校录取的所有考生中分数最低的那位考生的高考成绩。这就意味着,只有分数超过了院校录取分数线的考生才有资格被院校录取。另外,院校录取分数线通常是因省市、批次而异的,同一所高校在不同地区、不同批次的录取分数线都不一样。

    举个例子方便大家了解:A大学今年在安徽省公布本科招生计划为400人,结果该校在安徽省一共招收了386名本科生,那么这386人中分数线最低的那位考生,他的成绩就是A大学今年在安徽省本科批的录取分数线。同时,A大学今年在河北省专科批次录取了共233人,那么成绩排在第233名考生的高考分数,就是A大学今年在河北省专科批的录取分数线。

    那么招生计划、考生成绩分布、志愿报考情况等因素是如何影响院校录取分数线的呢?这是因为多数省份录取批次都在采用平行志愿投档模式,所以在进行专业录取时主要依据的是考生的高考成绩,且优先录取高分考生,直至招生计划完成或所有投档考生均已录取。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院校招生计划较多,那么能够录取的考生人数也就更多,高校就可能按顺序录取更多的低分考生,录取分数线也就被拉低了。同样,在其他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若全省考生的分数水平较高,那么院校所录取的考生成绩也会相对较高,录取分数线也会随之提升。志愿报考情况也是同理,报考院校的考生人数越多,竞争也就愈加激烈,录取分数线也会相对升高;反之,报考生越少,院校录取分也就越低,在难以完成招生计划的情况下,部分高校还会采取降分录取的措施,此时录取分数线就更低了,甚至可能低于当前批次线。


    录取线是按赋分算的吗?

    是。在已经实施新高考改革的省份当中,每位考生的高考总分都是经过赋分之后才汇总得出的。而结合前文内容可以得知,院校录取分数线必然会依据录取考生的成绩来划分,因此最终划定的录取分数线已然是赋分后的结果。

    新高考考生的赋分科目均属于再选科目,“3+3”省份的赋分科目有物化、生、政、史、地,考生需要从中选择三门参加考试;“3+1+2”省份的赋分科目则仅有四门,分别是化、生、政、地,考生需要从中选择两门参加考试。这些赋分科目的单科成绩均会以等级分形式计入到考生总分,然后考试院会将每位考生的高考总分进行排序,制定出一分一段表。在高考招生中,考试院再依据每位考生的志愿报考情况和位次排名,将符合投档条件考生的电子档案分配投给各所院校,高校会依据本校的录取标准来筛选考生,待完成录取后,所有录取考生中分数最低的那位,他的成绩就是院校录取分数线。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请以实际情况为准!

    相关阅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