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资讯
  • 高考专业
  • 志愿填报
  • 高考政策
  • 大学排名
  • 大学就业
  • 留学资讯
  • 自考
  • 问答
  • 郑州轻工业大学全国排名第几?2023最新排名(最新第259名)
    时间:2023-06-13 07:51:03 来源:精英考试网 作者:栗子

          郑州轻工业大学是河南省高水平学校之一,是一所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的学校,那么郑州轻工业大学在全国学校中排名第几呢?目前教育部门没有公布权威的高校排名,不过从软科和校友会等第三方机构为大家整理出了最新的学校排名,供大家参考,一起了解一下吧!

    郑州轻工业大学全国排名第几?2023最新排名(最新第259名)

          郑州轻工业大学全国排名第几?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在2021校友会版本中,郑州轻工业大学在全国排名位列第259名,而在软科版郑州轻工业大学全国排名位列第237位,是一所国内综合实力强劲的大学。


          校友会版

    年度全国排名
    2021259
    2020306
    2019362
    2018315
    2017307

          软科版

    年份全国排名
    2021237
    2020224
    2019暂无
    2018364

          以上我们可以看到,在校友会版本中,2017年郑州轻工业大学在全国排名第307名,在2021年郑州轻工业大学在全国排名第259名,五年的时间郑州轻工业大学上升了48名;在软科版本中,2018年郑州轻工业大学在全国排名第364名,而在2021年全国排名第237名,足以可见郑州轻工业大学是一所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综合水平不断上升的高校。


          郑州轻工业大学简介


          郑州轻工业大学是一所位于河南省省会郑州市的高等学校,该学校是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烟草专卖局共建高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郑州轻工业大学创建于1977年,时名郑州轻工业学院,原隶属国家轻工业部,创建时间至今已经有近50年的时间,在1998年转属河南省人民政府,同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1年成为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烟草专卖局共建高校;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郑州轻工业大学;2020年获批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据2022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23个教学机构,开办71个本科专业。其中学校工程学、化学、材料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有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2个、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1个、河南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5个、河南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3个。


          学校拥有1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9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工程学、化学、材料学;


          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群;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食品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产品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化学、生物工程、会计学、物流管理、视觉传达设计、动画、社会工作;


          国家级特色专业:工业设计、食品科学与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工业设计、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艺术设计、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市场营销、朝鲜语;


          学校始终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汇聚和造就了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他们拥有一支顶尖高水平的师资团队,截止目前学校现有教职工2200余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近800人,博士学位教师800余人。其中拥有有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1个。河南省级教学团队:烟草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电器控制技术、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团队、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能源与动力工程、大学语文教学团队、软件工程技术与服务教学团队等。

          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相关阅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