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资讯
  • 高考专业
  • 志愿填报
  • 高考政策
  • 大学排名
  • 大学就业
  • 留学资讯
  • 自考
  • 问答
  • 2024西藏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及技巧:10个志愿冲稳保最佳设置方法
    时间:2024-07-16 09:28:44 来源:精英考试网 作者:kokkuri

    西藏自治区今年的高考志愿设置和录取政策已然公布,其中对于志愿填报的数量、顺序、方式、原则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本文小编就主要以西藏自治区普通类考生的志愿设置和填报技巧,为大家进行一些介绍,希望能为考生的志愿填报提供些许帮助。

    2024西藏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及技巧:10个志愿冲稳保最佳设置方法


    2024西藏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及技巧

    首先大家需要了解自己所在批次能填报的院校及专业数量是多少,而今年西藏自治区高考志愿各批次设置为:


    1、传统志愿

    提前单独录取重点本科院校、提前单独录取普通本科院校、提前单独录取专科院校、部队生源本科批次仍采用传统志愿方式。每个批次设置3个院校志愿,即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和第三志愿,每个院校志愿可以填报4个专业和专业服从调剂。

    提前单独录取批次的院校(专业):军事、公安、飞行学员、公费师范生、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部分艺术体育专业、航海类等艰苦专业、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以及其他经教育部批准的特殊高校(专业)、有关高校综合评价招生等教育部规定可安排在提前批次录取的。


    2、平行志愿

    实行平行志愿的有提前单独录取艺体类本科院校批次,提前单独录取艺体类专科院校批次,国家专项计划批次,地方专项计划批次,本科第一批次(含预科),本科第二批次(含预科)和高职(专科)第三批次。

    平行志愿每个批次设置A、B、C、D、E、F、G、H、I、J共10个并列的院校志愿,每个院校设置4个专业志愿和专业服从调剂志愿,不设院校服从调剂志愿。院校未完成计划,通过公开征集志愿的方式完成,征集志愿采用平行志愿方式,视情况进行一次或多次。


    从以上内容可以得知,西藏自治区的志愿投档模式有传统志愿和平行志愿两种模式,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它们的含义:


    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采用的是“分数(位次)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意思是先按照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再依据考生填报的平行志愿顺序、结合高校招生计划和投档比例依次进行检索,当检索的志愿有投档缺额时即进行投档,投档成功后不再检索填报的后续平行志愿。在一轮完整的平行志愿检索投档过程中,每位考生最多只有一次被投出(投档成功)的机会。


    传统志愿:

    传统志愿指的是在高考的同一录取批次中,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如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等,且每个志愿只包括一所院校。


    传统志愿的专业录取原则是“志愿优先、遵循分数”。在进行投档时,对选报同一志愿院校的考生按院校确定的录取原则、调档比例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投档,第一志愿录取结束后再进行第二志愿投档录取。也就是说每所院校各排各的队。


    再具体一点来说,一旦考生将某高校放在第二志愿,即使你分数再高,如果该校一志愿已经招满了且不预留招收二志愿的名额,你的档案也不会投向该校。


    西藏考生10个志愿冲稳保最佳设置方法

    西藏考生仅能选择10个院校志愿,数量并不是很多,因此为了保险起见,建议大家还是尽量将志愿的数量填满,增大录取机会。而在院校志愿的分配上,根据考生位次和分数段统计表、各校往年投档线等资料,选择不同梯次的院校。“冲、稳、保”选择院校的办法还是可以使用的。


    激进型:

    如果考生属于激进的类型,想尽可能搏一搏、冲击好大学,那么可以选5个志愿作为“冲”。冲大学是为了能让大家在有限的分数内考上更好的大学,但目标不能定得太高了,过于盲目地冲很可能会造成滑档、退档。


    再设置3个志愿作为“稳”,在这个档位需要填写的是最可能被录取的院校和专业,尽量要让自己被成绩附近的好大学及专业录取,同时注意规避被调剂的风险。


    最后再选择2个作为“保”,这些算是考生最后的底牌了,主要是为了求安心。这个档位的志愿院校和专业,录取分数要比自己的成绩低很多,主要目的是防止发生滑档、退档情况。


    常规型:

    冲:3个、稳:4个、保:3个


    稳妥型:

    冲:2个、稳:4个、保:4个


    以上仅为小编个人较为推荐的分配类型,各位考生仅可将其作为参考,具体如何设置各档位院校及专业,需要大家根据自己的分数段和实际情况进行微调。同时小编也多提醒大家一句,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特别重视院校的招生章程,确保自己符合院校及专业的报考条件。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请以实际情况为准!

    相关阅读
    版权所有